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水平,提升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能力,10月30日下午,我校仁艺班主任工作室邀请悦注成长中心的白战生执行主任为班主任们带来了《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讲座。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常见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识别与应对。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神经发育障碍、早期精神障碍。情绪障碍有焦虑、抑郁、强迫、适应障碍和心身问题。焦虑以紧张和焦虑情绪为主,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和运动不安,突如其来的莫名恐惧和焦虑不安。抑郁指对事物持悲观消极的态度。强迫症是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的一种神经性障碍。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克服。白主任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讲解了抑郁症、强迫症的状态,同时让老师们理解,真正的强迫症和日常生活中所认为的强迫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常见的确认是否锁门就不属于强迫状态。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心身问题是一组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问题。
随后,白主任就行为障碍展开讲解,通过鲜活的案例分析,让老师们更直观的理解了行为障碍。行为障碍包括学习困难、厌学、网络成瘾、对立违抗、同性恋倾向。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是一组异质性综合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习惯于沉浸在网络时空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对立违抗主要表现为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或挑衅等令人厌烦的行为特征。其常在童年早期出现,青春期达到高峰。同性恋倾向无法律的保护,其也在寻找同伴的支持和理解,同伴沟通有其便利性。
当老师了解了如何识别存在上述问题的孩子,接下来老师该如何应对?这将是后续的重要课题和学习内容,白主任将在下次讲座中着重讲解,并且进行现场答疑。
(撰稿:邹荣兰 拍摄:邹荣兰 审核:刘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