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禅师在河边打坐,突然听到河里有异样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有一只蝎子正在水里垂死挣扎。禅师伸手把它捞出来,却被毒蝎子蜇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眼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他又把它救了上来,结果他的手又被蜇了一下。
这时,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
“知道。被它蜇了两次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
“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
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师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犹豫间,渔夫把一根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了蝎子,这次他的手没有再被蜇。
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方式。”
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怀着一颗善心、一片好意,去救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有时不仅得不到对方的感恩和回报,还可能会因误解让自己受伤害。这时,我们是不是也学着某些人丢弃良知?不,人可以负我,但我不可负我心。不管怎样,我们做人的原则,我们人性中那些纯真而美好的情愫不可丢。正如禅师所言:“我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坚守我们心中那片净土,留存我们人性中的高尚。
然而,话又说回来,怀着善心去付出,我们可以不求回报,但我们应该不受伤害才对。当我们付出了爱意却得到了伤害时,心里总不是滋味。这时候就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行善的方式,正如渔夫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方式。”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方式不对,善意可能被误解,甚至行善之人会受到伤害。开动大脑去思考,找到恰当的方式,你的善行才可能惠人又不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