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新北区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成长营活动
——记《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深度教学》系列培训活动(3)
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在“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本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加强对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1月20日,新北区实验中学(晋陵校区)青年教师成长营的全体老师齐聚体育馆报告厅,参加了关于学习如何更好落实“双减”精神,引领深度学习的培训活动。
自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来,“双减”一度成为热搜话题,“双减”减的到底是什么?在《人民教育》杂志中提到“要减的是给孩子不必要的、重复的学业负担,双减的本质不是减,而是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双减”政策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落实“优效课堂”,着力减负提质,在课堂上下功夫,在效率上上台阶,此时,深度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次成长营活动由教师发展处曹主任主持,共分为三个议程。
首先,总结本学期青年教师听课学习情况。曹主任对各位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青蓝结对”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其中,曹主任对本学期的听课情况做了总结,表扬了沈楚韵老师、田娇老师等部分老师学习态度积极,听课次数较多,能够比较自觉和善于利用好“青蓝结对”这个平台,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曹主任也对各位青年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要做到全面熟悉和把握;不断增强对初中教材的熟悉和理解,清楚初中知识与小学、高中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主动学习、勤于反思,把常规工作做到精致;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做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老师。
其次,总结上次成长营活动所涉及问题。上次成长营活动主要讨论的是“引课”的问题,通过观看“引课”部分教学视频,找出授课教师在导入课堂环节所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导入环节应该重视的问题,针对各位青年教师所提供的调查问卷,曹主任做出了以下总结:教学视频中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具有从小学学过的知识储备出发、用表格条理清晰地展现重要内容等优点,也存在提问问题无任何铺垫、导入方式枯燥、导入过程简单、语言平淡,缺乏感情等缺点。接着,曹主任对各位青年老师所提交的调查问卷答案做了总结,把导入环节的注意事项归为了注重“情境”导入等几个方面,并提出了引课的几个原则需要重视,即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迁移性原则、艺术性原则。针对以上几点,曹主任列举了导入环节较好的几个例子供各位老师参考。
最后,观看新课教学部分并点评深度学习的特征。在观看新课教学部分之前,曹主任补充了深度学习的几点注意事项供各位老师参考,即关注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关注在积极互动中进行知识的深度加工;关注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衔接;关注创造性应用和发展性评价。带着这些深度学习课堂应该有的特征,各位青年教师认真观看了教学视频,其中,由于此次活动观看的视频是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而参加此次活动的不少青年教师所任教学科并非数学,为了使各位老师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观察数学课堂,曹主任在播放视频过程中为各位老师进行了一些必要解说。在视频观看结束之后,针对视频中的讲解过程,各位老师都积极发表了关于这节新课讲解课堂的看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动,深度思考课堂上的核心素养,纷纷写下自己从这个教学视频中得到的收获。
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嚼一路艰辛,育一方领土。此次活动顺利落下帷幕,通过以上探究,各位青年教师了解到了双减的是负担,提的是能力,面对教学改革和“双减”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让学习由浅层走向深度,是很多教师所面临的重要科研课题之一。精彩纷呈的培训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和感叹,还有抵达内心的思考。相信通过此次教学智慧的碰撞,老师们定会不断反思与前行,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满载而归。
撰稿人:黄佳倪 摄影:沈丰彬 审核:曹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