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校园快递>>校园动态>>文章内容
双减·仁艺课堂 │做好课堂提质加法
“范导式”教学校际联合主题教研
发布时间:2022-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徐寒冰


  为了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仁艺课堂”,提高“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提升各层次的教学能力,从课堂教学的源头提质减负,我校积极参与校际联合主题教研活动,通过与同行交流探讨,共同研究设计高质量课堂。

  1、道法学科

  政治学科姚虹玉老师开设了《遵守规则》这堂课。整堂课设计紧凑,形式活泼,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积极参与各个活动,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中的真实性情境突破了传统情境观,传统情境大都也在是激发兴趣,但其选择的对象及呈现的时机,还比较模糊,而范导式教学的真实性情境,必然带来真问题(任务),形成真探究,实现真正的学习。

  姚老师课堂上开展的辩论赛与情景表演活动,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科知识的关键点、问题的疑难点、认知的模糊点,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任务,体现了把教学定位在动态发展的指向。最后的小组探究性任务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突出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体现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培养学生复杂情境中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

 

  2、化学学科

  化学任学影老师的课堂将情境生活化并贯穿整个课堂,首先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厨房中的漏勺引渡到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以及生活中水壶的水垢,用真实存在的贴近生活的现象说明水中存在可溶性杂质引渡到硬水软水的定义,并通过了解魏村的自来水厂的净化引渡到化学上混合物除杂的一般思路总结,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踮踮脚,够一够就能获得知识。

  在学习过滤和吸附的整个过程中,任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理解与思维,展现学生的探究与反思,将学习评价嵌入在学习始终,由学生去观察过滤装置的制作,合作完成过滤操作并通过自纠和他查完成对过滤操作注意点的总结。任老师在一旁指导辅助,并通过分享不同组别出现的情况将整个班级里的学生连接在一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互相的评价,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进行,最后通过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当堂及时反馈与评价。


  评课中,周老师强调“双减”环境下,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任何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是旨在重建课堂教学结构,而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唯一标准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有没有更好地得到落实。范导式教学基于生成性教学的观念,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多元化意义协商”可以看作对话教学的另一种表达,“范”“导”的内容不仅是知识,更指向素养。

  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艺术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双减”背景下,这一主阵地的建设更会成为大家一起研究的内容。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各位老师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效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使老师们共研、共享、共收获,让“双减”真正落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苏ICP备10201501号-3
    邮编:213022 电话总机:0519-85100912,85120573 传真:0519-85109333 电子邮件:syzx5100912@126.com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晋陵北路58号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75号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