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金秋十月,正值省级课题《基于中小学英语教师话语分析的课例研究》结题之际,为了塑造更好的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0月13日下午,由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英语组陶慧贤老师和陈蕾老师进行了结题展示。
01. 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活动伊始,陈蕾老师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内涵”入手,详细讲述了如何搭建单元内容框架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她强调教师要基于大观念,在看似各自独立的语篇内容之间建立联系,梳理单元内各语篇的子主题,提炼小观念,并在小观念之间建立显性关联,共同指向单元大观念的建构,形成以大观念为统领的单元框架图,为促进学生多方面融合发展绘制蓝图。陈老师同时结合8A u4 welcome课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展示。
02. 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提问策略
陶慧贤老师以“基于思维品质发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提问策略”为主题,深刻阐述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她提出在英语阅读课堂中,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脚手架,是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重要助力。
英语课堂要遵循提问中的“三度”原则,即提问要有梯度、有深度、有新度,为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提 问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有梯度、有深度、有新度的问题可以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她还以本节reading课为例,探讨了问题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03. 变废为宝,培养创新意识——8A U4 welcome 课堂展示
陈蕾老师本课首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书签来引出单元主题DIY,引起学生话题兴趣。通过课本漫画学习,引出DIY的内涵,让学生了解DIY的准备步骤。由课本图片引入DIY工具词汇,让学生熟悉其使用用途,并引出话题Why DIY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了解DIY的精神,引发学生对DIY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最终环节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分享自己的DIY故事,并阐述自己对DIY的看法和见解。
陈蕾老师的课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所设计的课堂提问,非常有梯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陈老师善用多种课堂活动手段,将简单的课文内容处理得十分具有趣味性,不论是导入部分的学生的DIY手工制作、学生自己制作的生态鱼缸视频展示还是学生废物再利用的二次手工创作展示,都为听课老师打开了新思路,显得独具一格,别开生面。
此外,课堂中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素养。陈蕾老师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带来了一节“有料有趣”的生动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04. 树立独立精神,弘扬中国文化——8A U4 Reading课堂展示
陶老师首先通过一段关于李子柒的视频导入DIY话题,明晰文本主要人物。随后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文本大意和结构并回答问题。利用房间装饰这个话题复习生词和短语并详细阅读处理了文章主要部分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复述Andrew的DIY故事强化对文章语言的理解。
随后引发两个关于课文的Further thinking。通过问题What could Mum say to make her advice more acceptable?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交流沟通的更优法则,即感同身受、合理建议。在处理第五段落Suzy’s advice时,追问学生Suzy和Andrew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再回到引入部分关于李子柒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语篇拓展思维,思考DIY的目的和价值,意识到要传扬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群文阅读的方式也给听课的老师们打开了阅读材料处理整合的新思路。学生通过本节拓展阅读课,可以掌握记叙文阅读的相关阅读技巧,同时也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输出。因此,最后的观点分享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分享自己想法并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两篇阅读材料展开,也为之后更多篇的群文阅读课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此次研究活动促进了教师们多思考、多发现、多学习,让教师们意识到教学要与时俱进,在目前的双减背景之下,要始终围绕“减负增效”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习题设计。教师通过“以问促学”,在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师在阅读教学设问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立足文本,设计难易梯度合理的问题链,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 通过设置深层问题帮助学生探究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对文本留白进行设问,鼓励学生质疑和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训练需要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阅读课堂提问中的有效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将他们培养成有思想、有见解的学习者。两位老师在此次的课堂上也始终坚持并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真正做到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了课堂提质增效。
(撰稿:李洁瑶 摄影:李洁瑶 审核:陶慧贤)